2025 年上半年台灣商用不動產大解析:升息、通膨,錢都跑去哪了?
文章目錄
- 2025 年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概況
- 科技業引爆工業地產大爆發!
- 台北市 A 辦租金為何漲不停?
- 壽險業都在買什麼?
- 專家分析與未來展望
- 常見問題一次解答
2025 年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概況
2025 年上半年,在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、地緣政治風險及國內央行信用緊縮等影響下,台灣的商用不動產市場呈現出與住宅市場截然不同的樣貌。根據權威機構高力國際發布的《2025 年上半年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展望》,總交易金額約為新台幣 572 億元,創下自 2021 年以來同期的新低紀錄。
這數據看起來確實有點冷,但仔細分析後會發現,市場並非全面停滯。主要原因在於投資型買家普遍趨向保守,觀望氣氛濃厚,使得自用型企業成為了這波市場的主力買盤。像是和碩、台灣美光等科技巨頭,都在這段期間積極透過資產重組或直接購置來滿足其營運需求,而非以獲利為主要目的。
這說明了什麼?在經濟充滿挑戰的時刻,企業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到能直接產生效益的不動產,而不是純粹的投資標的。
科技業引爆工業地產大爆發!
儘管整體市場交易量縮減,但工業不動產(包含廠房、廠辦、倉儲)卻展現出驚人的市場韌性。
上半年工業地產的交易金額高達 448 億元,占總交易額的 78%!這背後的剛性需求主要來自於科技業、製造業的擴廠與升級。在半導體產業持續蓬勃發展、AI 應用帶動相關產業鏈的需求下,企業對於現代化、高效率的廠房及倉儲空間需求只增不減,這也讓工業不動產成為 2025 年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中最亮眼的明星。
台北市 A 辦租金為何漲不停?
與交易市場的清淡不同,台北市 A 級辦公室的租金卻逆勢上漲,甚至在第二季創下近三年半以來淨去化量的新高。
這又是為什麼呢?答案就在於企業的辦公室優質化、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需求。隨著企業對企業形象、員工福祉及永續發展的日益重視,許多公司寧願花更高的租金,也要搬進具備交通優勢、節能效益的新大樓。這不僅有助於招募人才、提升競爭力,更能降低長期的營運成本。
不過,這波漲勢能否持續下去,仍是一個待觀察的課題。根據戴德梁行的報告,未來幾年台北市中心、南港及北士科將有大量新辦公大樓供給釋出,這可能會拉高空置率,進而對租金造成壓力。
想更深入了解建築與不動產的未來趨勢嗎?建議您可以去「想放空的建築師」網站逛逛,探索更多有趣的文章!點擊這裡:
壽險業都在買什麼?
在市場充滿變數的環境下,壽險業等大型機構投資人依然是不動產市場的重要買家。他們偏好的是什麼樣的標的呢?
以富邦人壽在今年上半年以新台幣 28 億元購入「星聚點KTV 台北旗艦館」為例,這筆交易背後,顯示出壽險業仍持續尋找具有穩定收益與增值潛力的優質標的。這塊房產位於大稻埕商圈,周邊觀光人潮多,未來還有捷運民生汐止線及台北車站雙子星大樓等建設利多加持,預估投報率約 3%。這類帶有長期租約、地段精華的不動產,正是壽險業鎖定的目標。
專家分析與未來展望
總體而言,2025 年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呈現出「量縮價穩」的格局。在信用緊縮、經濟前景不明的背景下,投資型買盤保持觀望,而自用型買家及壽險公司則成為市場的支柱。
下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能否回溫,將取決於多項因素,包括全球經濟情勢、利率政策走向以及國內企業的投資信心。不過,可以確定的是,具有剛性需求的工業不動產,以及能滿足辦公室優質化需求的A 辦,仍將是市場上的熱門標的。
常見問題一次解答
2025 年上半年台灣房地產市場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?
- 住宅市場在政府打房、央行升息的影響下,整體買氣確實降溫,部分區域買賣雙方仍在拉扯,但議價空間略為增加。
- 商用不動產則因自用買家與大型機構的剛性需求,特定標的仍有穩定交易價格,呈現「量縮價穩」的態勢。
如何評估辦公室的租金行情?
- 評估辦公室租金,除了地點和坪數,還需考慮大樓等級、屋齡、公共設施、樓層、景觀、以及是否符合ESG 趨勢等因素。您可以參考各大不動產仲介公司定期發布的市場報告。
商用不動產的投報率怎麼算?
- 投報率的公式為:(年租金收入 - 相關費用) / 購買總價。例如,如果年租金為 100 萬,相關費用為 10 萬,購買總價為 3000 萬,則投報率為:(100 - 10) / 3000 = 3%。請注意,這只是簡單計算,實際狀況會更複雜。
為什麼壽險公司偏愛購買不動產?
- 壽險公司因為有大量的保費收入,需要尋求穩定且長期的投資標的,而不動產,特別是具有長期租約的精華地產,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與抗通膨的潛力,因此成為他們的熱門選項。
看完這篇深度解析,你是不是對商用不動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呢?無論是工業不動產的蓬勃發展,還是A 辦租金的逆勢上漲,都顯示出不動產市場的多元與複雜性。
你有過什麼樣的不動產投資經驗嗎?或者對於下半年的不動產市場有什麼看法呢?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!
張貼留言